丝茶之源,生态安康。生态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新安康门户区建设从安康的生态出发,挖掘安康文化元素,让绿色崛起成为新安康门户区的姿态和底色。
安康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城市,也是陕西省确立的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这些资源优势都是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压舱石”,更是发展生态旅游城市的“助推器”。汉水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汉江航运、丝路之源、紫阳贡茶深深融入秦巴大地,无不凸现汉水文化的历史坐标。安康山清水秀,历来帆樯林立,汉江商贾云集,商贸发达繁荣,自古便是口岸经济、会馆经济、枢纽经济、物流经济、流动经济的发展之地。明末清初留下的北五省会馆、黄州会馆就是最好的佐证,充分说明汉江黄金水道进入鼎盛时期,四方商客纷纷定居安康经商,建立企业商号,开发当铺街面,设钱庄百余家。
安康历史上早已有门户经济的影子——紫阳县北五省会馆是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五省的会馆,成为整个陕南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素有西北“小汉口”之誉。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紫阳境内共有商号76家,涉及10个省,遍布全县。旬阳县蜀河为古蜀国所在地,中兴于明代,繁华于清朝中末,续写的是汉江黄金水道上的传奇,更是鄂、陕、川三地物流交汇的重要中转集散之地,各地商贾纷至沓来,聚力修建会馆,成为各地乡党们商贸交流的场所。康乾时期,蜀河古镇商贸流通业吸引湖北、关中、河南、四川、湖北、河南等外地客商畅通涌入,“八大字号”“六十九家商铺”闹红蜀河。当时,船帮、黄帮、陕帮、回帮、武帮、江西帮、四川帮、本地帮等八大商会组织的故事广为流传,黄州馆、三义庙、清真寺、万寿宫、武昌馆、杨泗庙、火神庙、五指柏等八大文化古迹令各地客商无限神往。于是古蜀河便逐渐发展成为汉江上游的商业重镇,素有“汉江小都会”的美誉。
新安康门户区建设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如何站在汉水之滨,放眼“江河淮汉”;如何站在秦巴之巅,跳出“城墙思维”,用系统化思维、互联网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协同思维谋划安康抱团发展的百年大计,讲好安康故事,唱响汉水文化,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展示汉水生态文旅产品,让安康和安康人的生活更加丰满立体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为建设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新安康门户区砥砺担当。
抛出橄榄枝,引来金凤凰。安康将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促进资本、人才等要素聚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开放格局,狠抓“一把手”招商引资工程,努力把安康建成陕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和枢纽。近些年,安康率先在招商引资和招智引才方面出台有关政策,形成“政府驱动—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让每位人才找到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进而安心地留下来。
在“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进程中,新安康门户区建设唯有借助生态旅游之东风,把招商引智作为新安康门户区建设的大事,优化营商环境,为落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 “保姆式”服务,全力筑牢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这才符合新安康门户区建设的发展理念、服务品质和创意思路。只有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的第一抓手,把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任务,才能聚集强大的经济合力。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为诚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享资源、共觅商机、共谋创业、共赢未来,努力形成“朝发安康,夕至全国”的交通网络,打造秦巴汉水规模最大、环境最优、配套最全、功能最齐的新安康门户区。
党的十九大后,陕西率先提出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新安康门户区建设作为安康发展的新引擎,具有强劲的市场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是能够无限放大的价值体现,是撬动财富的脊梁,是决定成功的基石,是承载梦想的平台。
全市只要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都围绕发展生产性服务的新安康门户区建设,筑巢引凤,练好内功,才能吸引更多企业落地生根,也才能生机盎然,打开门户兴大业。
□ 王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