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松铖
近几年,旅游业炙手可热,它的波及面越来越宽,从市到县到镇,最后再到村,旅游无处不在。发展产业与发展旅游并行不悖,这是两根链子,可以相互促进,而好的产业,也能起到对旅游的点缀和互补作用。做旅游,其实就是做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一种品格。商业并不排斥文化,而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它不只是一种对旅游的包装,不只是为了招游人的眼球,从长远的角度看,文化是对旅游活力以及生命力的提升和延续。
做旅游就是做文化。但我们有些地方的领导将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庸俗化和概念化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复制和照搬别人的东西,现在出现了很多古镇、古村,什么川式的、闽式的、徽式的,一拨拨如雨后春笋,这些建筑看似古色古香、器宇轩昂,其实徒有其表、徒有其形。盲目的照搬,不结合县情、镇情、村情,这种没有自己的特色,靠复制来的东西,既花了钱不说,还留下了笑柄,可谓得不偿失。发展要找对路子,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拓宽我们的视域,激活我们的思维,但不能复制。如安徽的古镇,它所彰显的是安徽的特点,浓缩了安徽的文化,而文化则是一种根脉,它有自己的土壤和环境。因此,你可以复制其形,却无法复制它的内质,这内质就是文化。
做旅游就是做文化,它的关节点,是要立足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不是说所有的与“古”字有关的都是好东西,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对此,我们不能在理念上狭隘化,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没有古镇、古城,你有山水、田园、村落,你有朝阳产业,你有民歌、小吃,你还有朴素的民风和习俗……而这些都是文化。本土的东西、民俗的东西,它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它甚至无需包装,这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恰恰就是一种文化韵致的折射。
做旅游就是做文化。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山水资源也是最大的旅游资源,但我们要明白,自然的其实也是人文的,只要有人烟,那里的山水就有出处、典故、传说……那些名字就是文化的标签,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因此,我们不如把复制别人的心思、经历和钱财,花在对自己本土特色的聚合上,特色找到了,我们的旅游亮点也就找到了。文化对一个地方来说,它永远不是空洞的,它的血肉与大地接壤,它只钟情生养它的地方,这是一种诗意,它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