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凡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两周有余,越来越多市民接受了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不过,一些垃圾分类宣传员提出,外卖、网购等作为垃圾产生的源头,还需要“新时尚中的新时尚”——在生产消费所有环节中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
其实从源头开始才是整个垃圾生产链上的改变。作为每个人来说,少制造垃圾,尤其是不制造浪费型垃圾,才谈得上绿色生活。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品,不仅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环保理念的进步。全社会行动起来,加快养成垃圾减量自觉,才是垃圾分类的本意。
从根本上减少垃圾,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是首选,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源头上控制。据相关统计,“美团”外卖日均超过1300万单,“饿了么”日均约900万单,“百度”外卖以市场份额推算约为日均200万单。平均每单外卖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具。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些业态制造浪费型垃圾的总量十分惊人。
据相关机构调查,2017年,中国有酒店44万家,接待旅客48亿人次,70%以上的香皂在使用一次之后会被丢弃。如果按重量统计,平均每家酒店每天约有5斤一次性香皂被丢弃,每年丢弃的香皂总计超过40万吨。按照每吨香皂两万块钱,就白白扔掉80亿元。再加上牙刷、拖鞋、梳子等,“六小件”的浪费和污染,着实不容小觑。实现垃圾减量,给商家划出个边界,很有必要。
从源头断水,肯定比在下游修坝聪明。很明显,在制止浪费问题上,从需求侧着眼,远不如从供给侧调整便捷有效。减少一次性品物使用,“限用”只是一方面,如果把功夫下在限产上,效果就会更好。用经济杠杆管住生产厂家,自然市面上就少了诸多一次性用品。在限产手段上,通过设置产品标准关卡,或用财政和税收杠杆,大幅度提高一次性用品的生产成本,这样就能更有效逼迫一次性用品退出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