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朝林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仍需发力。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已经总体稳定实现了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但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保障方面还存在短板。从陕南秦巴山区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来看,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主要是由于重大疾病或重度残疾造成适龄学生不能入学,上门送学效果不够明显。基本医疗上,健康扶贫政策还需再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村医为主,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上门服务流于形式,尤其是部分大病患者,刚性支出大,容易造成因病返贫。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不能拔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拔高标准,像易地搬迁面积超标准、看病不花钱、上什么学都免费等,脱离国情不可持续。”实施易地搬迁是重点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是确保贫困人口住房安全、能够满足正常生活所需,不是让贫困户贪大图洋、足够宽敞、应有尽有。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1人户不愿居住25平方米的住房,提出“来了客人没地方住”“娶了媳妇不够住”等无理要求,不愿入住。个别地方在惠民政策落实中,吊高了群众胃口,拔高了脱贫标准,引发了新的矛盾。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反对形式主义。解决贫困群众的衣食住行是具体的、实在的,不是写在纸上、填在表里,要坚决反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个别地方为了督促帮扶干部入户帮扶开展工作,实行刷脸签到、合影留痕;核算贫困户收入卖几个鸡蛋、收几斤豆角都需要出具收入证明,找一帮证明人签字按手印,看似精准实则是形式主义,极易引起群众反感。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要坚持可持续。在脱贫攻坚期间,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就业创业,各级政府部门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培育壮大了农业园区、社区工厂,吸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带动了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增收脱贫。脱贫攻坚战结束后,农业园区、社区工厂没有了财政扶持还能不能持续发展,特色产业能不能继续有稳定的市场,需要提前谋划,指导他们按照市场规律规范运营,才能带领群众稳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