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凡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比对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元的学生进行隐形资助。而有些同学在刚开始收到资助短信时,还险些以为是诈骗,知道真相后十分感动。“偷偷打钱”维护了困难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学校里都有困难学生。每个困难学生都渴望被救助,又都害怕被救助。倒不是困难学生不想接受救助,而是他们很纠结:希望被救助是因为生活捉襟见肘,不希望被救助是担心自己受到伤害,不想有“另类的感受”,不想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眼神”里。
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了救助困难学生的方式——偷偷给困难学生打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过“大数据分析”救助困难学生,这样的做法有两大好处:
其一,实现了“精准救助”。生活是不是困难,其实依靠“数据分析”就能实现。比如,学生用餐的情况,用餐时选择的饭菜,用餐时的饭菜价格。有的学生一天的伙食消费才是8元钱,这就是贫困的呈现。当然,为了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除了结合“用餐情况”之外,还结合了“困难生库”,两个数据的结合,实现了“精准救助”。
其二,维护了“心灵尊严”。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即便是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偷偷摸摸打钱”,让爱心救助静悄悄进行,只有困难学生自己知道“被救助了”,而其他同学是不知道的。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维护困难学生的面子,不至于让他们生活在“低人一等”的感觉里。
救助苦难群体是社会爱心的呈现,是政府爱民的呈现。然而,在救助困难群体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一条“极端的道路”:救助困难村民,要搭建舞台集中发放物品;救助困难学生要发布“困难学生名单”,甚至让大家一起“比惨”“诉苦”。有的时候还需要集体拍照留念。尽管爱心是浓烈的,却也不经意间伤害了困难群体的心。
我们需要把救助困难群体的好事情办好,要考虑困难群体的感受,既要照顾他们还要让他们不因为“被照顾了”而成为社会焦点。“偷偷给困难学生打钱”,让救助从“热闹闹”回归“静悄悄”挺好的。这也是善心该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