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彬彬
垃圾分类过程复杂、难度大,精细化垃圾分类全面普及很困难,在商品消费琳琅满目的今天,产品的过度包装、消费种类的增加、全民消费力增强让垃圾总量剧增,由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成为了城乡发展的“痛点”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安康市出台《安康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总体目标,以点带面探索安康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
然而当前,安康垃圾分类工作困难大、压力重、涉及面广,加之基础设施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让问题雪上加霜。笔者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农村人口多且居住分散,农村垃圾量大面广,由于村里缺少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在较为偏远的山村,村民会将垃圾随意倾倒在看起来不是很碍眼的朳里、地边、坎下、沟旁,既没有收集,更谈不上清运和处理。
因为面对垃圾分类的倡议,需要在农村这片土地下狠功夫。农村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单薄,对乱丢乱扔、道路堆放、随意焚烧等垃圾处理乱象见怪不怪,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安康市以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全民参与、倡导绿色生活,让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进村、进镇,走到村民身边,打破村民“不知道怎么分”“很麻烦不愿意分”的思想顾虑,让村民了解分类、愿意分类、方便分类,变认知为行动。
同时,安康农村山大人稀,在基础设施建设、回收中转、集中运输、环卫工人劳务费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农村垃圾处理成本高。针对这一情况,安康市从全盘考虑、统筹推进、综合施策狠抓制度体系建设,以机制促改善,以改善促发展,让垃圾分类有“章”可循。可借鉴高新区周家营社区做法,其以“专人分拣、积分兑换”的方式,推进辖区内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既减少垃圾运输和人力成本,又引导村民参与。
垃圾分类是一场“拂尘”行动,以前端减量、中端分拣、末端规范处理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让一无所用的生活垃圾向“黄金”过渡,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