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竹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吹响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现代化发展全局来看,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惟其艰难,更显伟大。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构想,农业现代化是其中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实现了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到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对工农城乡关系作出重大调整,正式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农村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党对城乡关系作出重大调整,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强调不仅要实现物的现代化,更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现代化发展全局来看,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当前,农业现代化还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腿,农村发展还很滞后、城乡差距依然明显,现代化建设不能“三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迫切要求我们尽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腿、短板,使其尽快跟上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首先要解决好小农户的发展问题。“大国小农”是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以小农户的生计资源为出发点,以农民的地方性农业生产为“产业”,以城市普通消费者对健康食物的需求为对接出口,通过专业化的社会生产服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构建由小农户和城市人口共同参与的“巢状市场”;其次要解决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问题。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永久基本农田。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耕以及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地块进行整合,实行连片规划,为农业现代化项目打造大平台。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农业现代化试点项目,构建示范工程、打造高规格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规模效应;再次要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瞄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招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合、优势互补,把产业链真正“链”起来,构建基于数据连接的全产业链条的追溯体系,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直达通道,以渠道和物流供应链运营为基础,发展智慧果蔬园、设施养殖、智能化物流基地、生鲜加工中心等商业生态,更好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最后要解决“新农人”与各级政府“双向奔赴”的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完善的“新农人”制度体系,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加大对返乡创业人才和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另外,要鼓励校企合作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校企联合的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技术在涉农企业实施与推广。
铆足干劲,不懈奋斗,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绘就农业农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