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成军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少数不担当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躺平式干部”,他们奉行“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行为准则,对群众难题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可能导致我们社会出现隐形“大坑”。整治“躺平式干部”需要对症下药、多管齐下,让其“躺不平”也“躺不稳”。
转变思想,让干部“不想躺”。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躺平”的心态应对工作,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是本分,更是责任,“躺平”是一种慢性病,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的逐渐松动,必须坚决从源头进行根治。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要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用理想信念固本强基,用伟大精神滋养身心,用榜样力量指引前行,锤炼党性修养,厚植为民情怀,践行群众路线,补足精神之“钙”,让干部起而奋之“不想躺”。
突围担当,让干部“不愿躺”。部分单位干部激励机制存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难以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自甘沦为闲人“躺平”。致使少数干部开展工作全靠“编”,服务群众全靠“演”,极大的影响了干事创业的氛围。为此,要坚决树正选人用人“风向标”,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让“闯将”“干将”能干事、想干事,对“庸庸碌碌守摊子,浑浑噩噩混日子”的躺平干部“亮红灯”,大力增强干部队伍生机活力,激励警醒干部不待扬鞭自奋蹄,让干部奋勇搏击“不愿躺”。
监督问责,让干部“不敢躺”。勇于担当作为若没有问责来护航,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把严肃执纪问责作为惩治“躺平式干部”的重要抓手,建立奖罚分明的机制,面对有“躺平”苗头的干部,充分开展教育警醒,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及时采取谈话、提醒等方式咬耳扯袖,抓早抓小,防止坠入错误的深渊无法自拔。对教育提醒后依然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不愿作为的干部,绝不能放任自流。要旗帜鲜明地举起监督的武器,在界定的职责范围内,把问责的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对不同的“躺平”干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该问责的坚决问责,以精准监督促进党员干部转作风、强担当。依此狠刹“庸懒散慢拖”的萎靡风气,让问责的利剑虎虎生威,使可躺的“温床”变成冰冷的“寒床”,让干部奋发有为“不敢躺”。
广大党员干部要多“照镜子”勤“洗澡”以便除去污垢杂尘,多思“躺平害”,常破“心中懒”,激发自己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机能活力,切实做到奋发有为,不做碌碌无为的党员干部,助推党的事业永葆生机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