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成军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扎根基层,多磨砺、经风霜,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在基层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发扬中医学的优良传统,从“望、闻、问、切”的“四诊”疗法中汲取智慧,对症下药、刮骨疗毒,实现药到病除,从而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有效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健康”。
察言观色,观望群众“冷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关心基层群众的冷暖是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基层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群众之中,仔细体察群众对政策的态度,观察群众办事时的脸色,从中摸清基层“水温”。我们要将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基层工作成绩的“标尺”,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把工作责任扛在肩上,改进作风,创新方法,找准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短点”,坚决防治基层工作的“慵懒散拖”等顽疾,让群众遇事有人管、办事有人理、难事有人帮。
兼听则明,听闻群众“呼声”。中医“闻”道,在于听声辨息。党员干部要学会做基层群众的“知音”,不能居高临下,只做政策的“扩音器”,还要做群众意见的“收音机”,用好深入调研这个“听诊器”。多听群众心里话,从群众家常话中辨析工作得失,把群众“心声”转化为奋斗目标,把群众“呼声”转化为工作要求,把群众“赞声”转化为工作动力,既要把群众意见“听进去”,还要把工作实绩“干出来”,如此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
集思广益,征求群众“良方”。君子好学,不耻下问。中医之问,在于问病症,基层之问,在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时常做到“三问”,一“问”群众之所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诉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政策方针;二“问”群众之所急,从群众口中了解民生问题的“急症”,及时对症下药,把“民生工程”办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三“问”群众之所喜,在政策落实后,认真询问群众的看法和态度,总结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形成一套适用于解决基层问题的“良方”,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保障。
悬丝诊脉,解除群众“顽疾”。中医之切,讲究切中要害,标本兼治。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党员干部时常要面对各类繁杂纷争,如果不能找准疑难问题的关键点进行“靶向治疗”,只能陷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的窘境。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能一味求快而“下猛药”,对疑难问题要抽丝剥茧、溯本求源,深入查找问题“病灶”,精准拔除民生所忧之“病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着力提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的能力和信心,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