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更为新时代“文艺青年”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作为尚在成长学习阶段的“小文青”,我们当以“人民需要”为宗旨,以“传播正能量”为己任,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守正创新,在作品创作中坚持德艺双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坚持人民中心,让文艺创作更接地气。近年来,从《装台》到《警察荣誉》,从《山海情》到《大考》,从《大江大河》到《我们这十年》,越来越多国产剧目掀起热潮。虽然其中角色大都平凡普通,但恰是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才是真正源于生活,才是接地气的“润物细无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让每一件作品敢为人民鼓与呼,充分反映民生、民情、民意、民心,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我们在创造过程中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时代主题,聚焦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只有走进实践深处、融入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接纳,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让文艺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坚持文化自信,让文艺创作更有底气。从《唐宫夜宴》到“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再到“七夕奇妙游”,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再到《风华国乐》,此类节目一经推出,就冲上热搜。国风传统文化“出圈”的背后,是我们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也滋养着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学习者、践行者,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应当深入挖掘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精髓,不断守正创新,兼收并蓄,学会用“中国风”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貌、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助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坚持立心铸魂,让文艺创作更有正气。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则是灵魂的工程师。品味那些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经典佳作,总能从作品中感受到创作者的学识和胸襟、道德和人品;反观那些品行不端、追名逐利的从艺人员,无一能够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我们要秉持“敬畏之心”和“赤诚之心”,坚守艺术理想,坚持弘扬正道,提高专业素养,追求德艺双馨,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以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努力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在传播正能量中成就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