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文体局副局长朱礼山说,“我不否认大城市里的教育资源上的优势,家长们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本无可厚非,但高中阶段出去上学,整体上的感觉弊大于利。”
“当时,孩子以630分的中考分数被外地高中挖走,上了两年竟然休学了,问她原因死活都不肯说。”8月30日,是旬阳中学报名的日子,一王姓老师说,自己亲戚的女儿本来被“拔尖”到外地读高中,结果患上了神经衰弱。他说,这学期,孩子干脆回旬阳中学读书。
王老师分析了一下孩子变化的原因,农村娃,性格内向,好胜心强,长期在外面,遇到问题没有人倾诉,时间一长憋出问题了,“如果就近在县城上学,遇事可以跟熟悉的人沟通一下,或许就不存在这问题了”。
最多一年流失80多“尖子”
8月底,正值旬阳开展“省级教育强县”复验创建工作,这个县于2009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教育强县”。可谈起高分生源的流失现状,县教育部门的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旬阳县教体局教育股股长徐郧禄清楚地记得,高分生源流失起源于2005年前后。西安有些一流的高中,中考前家长带孩子去考;二流的高中,通过熟人引荐的方式,把本地中考高分考生带走。基本上,省内一流高中学生拿钱去找人家,二流高中是学校拿钱来挖学生。一到招生季节,西安某些知名中学的招生车就来旬阳各个初中转。旬阳县的中考高分考生走的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共有80多人被西安、安康的高中挖走。其他年份平均有40多人,出去的学生大多都是全县当年中考前50名。
有45万人口的旬阳县是陕南大县,也是全省教育强县之一,旬阳中学属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共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余人。省级教育强县尚且如此,而那些更加偏远的,人口相对稀少的县区,生源争夺战会如何呢?
汉阴县是曾任北平大学校长、著名诗人沈尹默的故里,这里一直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面对尖子生不断流失的状况,曾有县政协委员李锦贵的调查报告称,由于学生及家长对外地学校盲目迷信,部分家长盲目攀比,导致每年中考过后尖子生流失。2009年、2010年全县中考,50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数分别为270人、372人,有近三分之一流失,这种状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宁陕县是一个只有7万多人的小县,尖子生流失现象也比较突出。据悉,全县去年高中新生才530名,尖子生就走了10人;今年高中新生仅450名,其中中考成绩第2、5、7名都到西安上学了。让人有所安慰的是,前年转走的学生,今年有2人转回,按照宁陕中学校长赖邦志的说法:“这与学校的基础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有关系。”
人口不满6万的镇坪县,县政协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县每年有40-60名尖子生流向省、市及邻县,使该县的一本乃至各个批次上线数量相应减少,造成镇坪县很难有学生考入一流高校,影响全县的高中教育质量,并已有恶性循环的趋势。
要名校,还是要熟人环境
不少家长宁愿让孩子到西安上二三流的高中,都不愿留在县城中学。对此,旬阳县文体局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朱礼山说,“我不否认大城市里的教育资源上的优势,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们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本无可厚非,但高中阶段出去上学,整体上的感觉弊大于利。”
旬阳中学的副校长马文驹曾对高分学生流失情况进行过跟踪调查,他发现,出去读高中的学生,效果未必好。以2009年流失数据为例,流出的80多人中,高中毕业以后以他们当年在全县的排名,与在家里的学生比较的结果是,成绩略有提升的只占13%,87%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50%退步达100名,30%退步到1000名以后。整体比较,出去上高中的,大部分人的期待与最终结果是不相称的,“这么多年来,全县出去那么多尖子生,考上清华的只有一个,而旬阳中学这些年来也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
一王姓高三同学的家长说,当时他女儿中考成绩是全县前30多名,想让女儿上一个好的学校,觉得都是尖子学生在一起会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加之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动员,抱着这样的想法就带着女儿到西安、安康几所重点高中考察后,最后女儿觉得在外面上学吃饭、洗衣服都不太方便,征求女儿意见后就放弃了。
王同学的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说,双休日往返西安去看孩子,首先是去宾馆开个房,然后把娃喊出来洗个澡、吃顿饭,每年这笔费用都是很大的开支。如果对娃不放心,家长还有可能请长假租房陪读,跟在县中比,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开支,这样一来哪能安心工作呢?
2012年高考安康市的高考文科状元兰海莹的父亲也有类似感受:让孩子在西安读了一年高中,感觉孩子的进步并不是特别明显,跟在旬阳上学没有太大的区别,加上孩子对人际环境不太适应,从高二起就让孩子回到旬阳中学,回来后同学、熟人比较多,更容易融入这个学习环境,2012年兰海莹考上北大法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