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汉江,是安康的母亲河。汉江及近千条支流源源不断的清水,是安康人骄傲的资本。不过,经常性的水患,也让临江而居的人们饱受水患之苦。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如何在秦巴山区两山环峙、河流纵横、多风雨暴的气候环境中化水害为水利呢?安康水利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抢抓政策机遇,将汉江干支流治理工程挤入《陕西省汉江综合整治规划实施方案》和《2013-2015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江河治理工程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成就,使水清、岸绿、堤固、洪畅的汉江水,温顺地滋润着这片正在腾飞的大地……
江河安澜润安康
我市实施汉江治理水利惠民工程建设写实
记者 卜一兵 孙妙鸿 周健
安康东坝防洪工程
安康地处秦岭南麓,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河流密集,雨量充沛,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江河淮汉”的汉江,年均水资源总量多达238亿立方米,比我省黄河流域年均水资源总量还多51%。3000平方公里的重要支流有3条,200至3000 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达34条。
千百年来,勤劳而勇敢的安康人,临江建城,择水而居,硬生生在江边、河边建设了10个县区。可是,安康人在辛勤耕耘这篇热土时,与水的纠葛却从未间断,“年年发小灾,两年一大灾”是对安康洪水灾害的真实写照。据统计,自明永乐十四年以来,安康共发生特大洪水灾害40余起,新中国成立后,重大水患就达20余起。特别是1983年7月31日,安康暴发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安康城区一片汪洋,水毁房舍1.16万间,公私财产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4.13亿元……频发的严重洪灾一次又一次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据史料显示,1983年安康恢复重建以来的33年里,洪灾造成受灾农田200万亩次,受灾人口200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以上。仅安康城区东坝片区,因地势低洼、人员密集、没有任何防洪工程,就先后19次遭洪水淹没,数万群众在屡次的洪水中举家撤离家园。
每一次纠葛,都是一次血的洗礼,每一次洗礼,都是一次治水经验的积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安康中心城市及各县城的城市骨架也在不断拉大,每年汛期,防汛任务就是悬在各级领导头上的“剑”,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治水,摆脱水患“束缚”,安康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群众,千方百计抓防汛、抓工程,保护人民群众的康泰安宁。但由于建设资金非常有限,工程治理段落偏少,已建工程标准普遍偏低等,水利作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功能显得非常薄弱。
江河没有安澜无以谈发展,江河没有安澜也无以话民生。水利水利,治水才能惠民成为安康取得突破发展的关键,更是300万安康人民的莫大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