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调水梦
——写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即将通水之际
解渴北方的“输水线”——
重组中国水资源格局,东中线年调水183亿立方米,1.1亿人直接受益
打开中国水资源分布图,这样的不等式让人纠结: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人口、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35%,水资源量仅占7.2%。
干旱!缺水!北方大地遍布对水的期盼。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
从设想到现实竟如此艰难。仅规划论证就整整用了50年!原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局局长张国良回忆,当时主要争论焦点是,从哪调水?调多少水?走什么路线?27位院士、6000人次专家,开了100多次研讨会,对50多种方案进行比选。终于在2002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一次次头脑碰撞、观点交锋,让论证更充分、决策更科学,一个个难题也渐渐清晰:
从哪调水?长江年均径流约9600亿立方米,约94%的水白白流入大海,从长江调水缓解北方缺水,是可能的。
调多少水?南水北调规划最终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走什么路线?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华水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及缺水形势,先期实施东线、中线一期工程。
会不会影响生态?东中线一期工程年调水仅占长江水量的1.5%,通过合理调度,对长江生态基本无影响。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历时10多年建设,东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
一条调水线就是一条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