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储茂银
11月21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一家郑远元修脚足浴店内,来自紫阳县红椿镇的“紫阳修脚师”蔡杰兵正专注地为客人服务。
“每月收入有7000多元。以前在老家种地,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现在有了这门手艺,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蔡杰兵一边灵活转动着手中的修脚刀,一边笑着说,“在这20来平方米的小足浴店里,我也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大舞台。”
“十四五”期间,紫阳县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际,以修脚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创新“技能造血+产业赋能+就业增收”发展模式,将一把“小小修脚刀”打造成带动全县5.4万人就业的“富民刀”,推动修脚产业从单一技能输出升级为全产业链产值超308亿元的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紫阳县探索出的“党政主导+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培训体系,成为脱贫群众和农村劳动力依靠技能增收致富的“紫阳样板”。
针对脱贫群众和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的“学不起、怕学后无业”的顾虑,该县推出了“包吃住就业、免学杂费教材费、补交通费”的“三包两免一补”政策。“十四五”期间,累计举办修脚师培训班403期,培训学员1.9万余人,其中脱贫户参训率超过30%。5000名脱贫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增收”。
高桥镇村民任淋章的经历,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注脚。通过基础班培训后,他在武汉一家修脚门店就业,月薪达到8000元。今年他返乡参加提升班后计划自主创业,成了“技能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
为确保实现高质量就业,紫阳县在培训内容上采用“理论+实操+职业道德”的教学模式,与远元集团等130余家龙头企业建立定向合作,学员结业后直接输送至全国门店就业,就业转化率达85%、稳岗率超90%。此外,该县还打造了“中职+高职+企业研修”三级梯队,分层培养基础、复合、管理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人才支持。“紫阳修脚”技能脱贫模式成功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紫阳修脚师”先后获评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全国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
此外,该县围绕“做优上游、做强中游、做大下游”的产业链思维,推动修脚产业从“技能输出”向“全链条发展”跨越——上游建立艾草、花椒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中游培育修脚刀具、足浴药包等配套生产企业;下游在全国布局2.6万家修脚门店,形成“山上种药材、山下造产品、山外开门店”的产业格局。
截至目前,该县已培育修脚企业130余家,涌现出远元集团、益足健等行业龙头,其中远元集团已发展为拥有9100余家国内门店、7.5万名员工的连锁企业,年服务顾客超1.08亿人次。2024年修脚产业综合营收达308亿元,产业链带动5.4万人就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