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网讯 (通讯员 于延琴)在汉阴县城西北古城墙边,颇具江南传统民居风格和秦巴汉水文化气息的“三沈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五月的阳光中,幽静典雅得让人肃然起敬。与之遥相呼应坐落在县城东南边的“传文书屋”,满屋子墨宝书香,同样使人心生敬意。
虽然同为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但将“传文书屋”与“三沈纪念馆”相提并论,似乎有将前者拨高之嫌。可在当地群众的心中,它们的地位同等重要,因为 “传文书屋,不仅仅是书屋”。
书屋的故事
在工作岗位上辛辛苦苦地干了一辈子,退休后一般人的选择大都与儿孙为伍,在家颐养天年。1946年出生于汉阴县城关镇的李传文的选择与众不同。谈起当初自费创办书屋的往事,李传文哈哈大笑,甚是得意,“用了一些小策略来实现自己的心愿和梦想”。
2006年,李传文正式从汉阴县党校退休。对于退休后干什么,他心中早有小算盘。他跟家里人商量,退休了准备把城关镇五一村年久失修的老祖屋修缮修缮。这个要求合理,儿子媳妇也拿出了自己的积蓄,一家人凑了10多万交由李传文修缮老祖屋。于是李传文赶往五一村,买材料,扛木头,挑砖头,整天汗流浃背。一次正挑着砖头的他突然晕倒,被人送到医院抢救后方苏醒。医生一检查,说是因劳累心脏上出了问题,幸亏抢救及时否则性命难保。直到现在,李传文每天早中晚都要喝治疗心脏病的药。
当时建房子时,周围的老百姓都不知道李传文要干什么,“我这房子紧挨着村委会的嘛,村里人都说我要开农家乐,要赚大钱。其实当时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干什么。”
房子建好后,李传文又提出要将自己收藏了几十年的3000多册书放到老屋。家里人也同意,因为书实在太多家里没地方放。书一运到老屋,修补整理摆上书架后李传文就跟家里摊牌了,要办农家书屋。
家里人一看,事情都这样了,那就办吧。于是,2007年7月18日, 120平方米左右,一间阅览室、两间图书室免费向村民开放的“传文书屋”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办起来了。村民这才恍然大悟。
李传文称这是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是因为“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最需要什么。再加上长期从事党的教育工作,党性观念根植于心,有时间了就想为老百姓做点事。”在他看来,现在的农村,表面上看老百姓缺的是钱,可实质上缺少的是知识和技能,眼界和观念。“我就是一个穷教师,没有从‘钱权’方面来帮助村民的能力。但我有知识,有文化,能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或许正是因为李传文,社会各界人土纷纷捐书,有官员,有干部,有学生:安康市副市长杜寿平捐书86册、西安市公安局高陵分局一级警督郭达夫捐书421册、原五一小学学生李申申捐书4本……目前该书屋已藏有农业、少儿、文学等各类图书2万余册。读者遍布周边乡野,有当地农民,有镇村干部,有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有前来探亲访友的人。截至5月17日,会员达到510名,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4岁。“传文书屋”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全县第二大行政村6000多人的五一村成了全国治安先进模范村、经济示范农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