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书屋
5月17日,经过前一天雨水酣畅淋漓的洗礼,汉阴县城犹如一位刚出浴的美人,散发着清新怡人的气息。
“传文书屋”里,李传文异常忙碌,找书,登记,整理,不停地穿梭在三间被18个书柜架挤得满满的屋子里,很难让人相信他已年近古稀。六、七个看书的和借书的人都静悄悄地,偶尔能听到一两句轻声交谈。
李传文是个健康而健谈的老头,脸色红润,眼睛有神。谈到书屋,说起读者,可用“眉飞色舞,吐沫四溅”八个字形容。李传文从不否认自己的“奉献”,“没有奉献精神是搞不成的。”
李传文住在县城,骑自行车到书屋需要20分钟左右。书屋每周固定开放三天,分别是二、四、六,开放时间为早上九点至下午五点。有时一天会有五、六十人来借书看书,最高峰的一次是一个小时里来了30多人。若村民有特殊要求,在其他时间段里,电话一打李传文也会立刻赶到,有时还会送书上门,一个周大概有六天的时间都花在书屋上。8年来,风雨无阻。
书屋的浸润,也让周边村民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
2008年,书屋里来了一位之前不曾来过的女孩,李传文过去打招呼,女孩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摆手。李传文明白了她有耳疾,听不见,就找来纸笔和她交流,问她想找什么样的书。女孩也用纸笔回答李传文,字迹很工整。后来李传文经过打听,了解到女孩名叫王熙红,住在五一村九组,虽然耳聋但聪明,念过大专,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在家待业。
王熙红住的远,李传文就一次性借给她10本书。不到一个月,王熙红就看完了。这么爱看书,又是残疾人,李传文特别感动。为了和她联系交流,鼓励她自强不息,不会发短信的李传文向人请教,学会了用手机发短信。考虑到王熙红无收入,李传文就让她来书屋帮忙,两个月整理一两次,从自己的退休金中给她一天50元的报酬,并带着她去县残联办了残疾证,每月享受50元的生活补贴。但这点收入对正值爱美年龄的女孩来说太少。一天,李传文突然收到王熙红的短信,说她在广州打工找不到工作。李传文立刻回复,让她等五分钟,随后马上给在东莞打工已是一家大企业主管的表妹打电话,要她帮忙给王熙红安排工作。“我把电话和地址发给王熙红,让她按着地址直接去找人。”王熙红终于找到了工作。
胡孝平是五一村有名的莲藕种植大户, 2010年,他对莲藕田里生长的杂草烦恼:用药又会对莲藕产生污染。胡孝平知道村上书屋里有农业科技方面的书,一有空就往书屋跑,与李传文探讨,后来从书上借鉴稻田养鸭经验,在藕田里养鸭,不仅杂草问题得到解决,又多了一笔收入。同时从书上学到的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莲藕的品质和产量。如今,他种植的莲藕产量高品质好,供不应求。
今年46岁的村民徐家翠打扮时尚,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她用自家三层楼开了家农家乐。因离书屋近,没事时就到书屋借些烹饪和家庭生活方面的书看。看烹饪之书后,徐家翠从中学到了配菜、配色、调味等技术,厨艺提高了很多,就连县城里好多人都知道她做的饭菜“好吃”,每天最少也有四五桌,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看家庭生活方面的书也让她受益匪浅,家庭和婚姻需要经营,徐家翠从书中学到了跟家人相处的技巧,“一家人在一起很开心。”
中午12点多的时候,来了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男孩名叫余香银,是五一小学三年级学生,他将《笛子里的朋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系》、《几何国五勇士》、《奥特曼兵团》四本书放在桌子上,把新借的《斯巴达克斯》和《世界未解之谜》拿在手上登记。余香银是书屋的“铁标粉丝”,跟周围人一样,他见证了书屋成长的历程。书屋最开始开放时,他还不识字,跟着大人来看稀奇,后来识字了就经常来,现在只要开放,书屋里就有他的身影。最开始看故事、童话、漫画书,越看越着迷,“通过读书,知道了很多东西”。现在童话故事书已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他开始看《世界未解之谜》之类,有时也翻翻名著。“不仅我们班上,整个五一小学学生都喜欢来看书。以前周末大部分时间是看电视和玩耍,现在是看书和到书屋来借书。”
村民从书屋中获益的事还有很多。不仅如此,李传文还依托书屋,组建了五一村农民科技书屋协会、老年人(关心下一代人)协会、农民歌舞队,定期举办农村技能培训和演出,村民自创自演的诸如《农民歌舞把党赞》等节目,给村民添了不少乐子,也达到了“精神文明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样本意义
李传文将《传文书屋》推向全国,成了“全国示范农家书屋”。《传文书屋》使李传文成了名人,众多媒体争先报道,多项荣誉也接踵而至:全国农家书屋“有突出贡献的管理员”、安康市“书香家庭”、汉阴县首届道德模范……今年五月又入围“最美安康人”候选人。
表面上看,是付出得到了回报。但在这背后,其样本意义让人深思。
当天,铁佛寺镇四合村村支书粟泽兴和村主任张培勇乘车10公里特地赶来“取经”。据张培勇介绍,按照县上相关文件要求,县上在2008年左右给村里送来了书柜、书以及登记本等,但因村上几个村干部都忙,没时间打理,村上的书屋至今没有正式开放。“但书屋发挥的作用不可小瞧”,因此特地赶来“求经”,回去后学习借鉴,让书屋逐渐走上正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我国从2007年3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农家书屋”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市于2008年初在全市2400多个行政村中启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一晃7年过去,全市真正如“传文书屋”按时开放的不多,发挥作用的更不多,大多数情况与四合村一样,因无人管理,书在村委会被束之高阁,落满尘土。
书屋到底如何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李传文认为:“管理人的人选最重要,最好是退休干部或是老师,有退休金,不愁生计,又有时间。当然前提还是要有奉献精神,想为群众做点实事的。如果以后国家能给农家书屋管理人给一定的报酬,国家用钱买服务,书屋按时开放,它的作用就会很快凸现。”他认为自己创办的“传文书屋”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开放时间固定,每周不少于三天。二是免费,不收取压金。农村里喜爱看书的人本来就少,如果收压金,想看的人也不会来了。虽然钱不多,但对农民来说,是钱就不少。再说来看书的学生多,他们哪有钱?三是借书手续简单。书屋刚开放的时候,也有比较正式的会员借书证,但问题是农村人忙,时间一久,丢证的人多,有的每次来借书又总是忘带,来回跑麻烦。后来干脆就不要了,借书人只要把自己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及联系方式登个记就换个借书号,凭借书号就可借书了。四是对那些种养殖产业大户和行动不便的人,实行送书上门。五是借书数量不限,时间不限。”
一个问题是,书屋如何来保证外借的书完整或不被弄丢?
李传文一摆手,“不怕!书就是让人看的,书没人看,还叫书?弄坏了就用胶带贴好就行了。弄丢了?借书的时候都有联系方式,照原价赔偿就对了。直到目前,我还没遇上丢书的事。我信任他们,每次都让他们自己登记,你们看看这上面的字迹就知道,大都是学生娃自己写的。”李传文指着书桌上四大本“借书登记薄”,上面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地登记着借书人所借书目及归还日期,有好些字迹歪歪扭扭的,一看就知道出自低年级手迹。“信任”在这个书屋里很平常。
离开的时候,四合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还在继续“考察”。坐在高速大巴上,耳边是李传文对于书屋今后发展的宏愿和忧虑,“把这个书屋建成电子书屋,更好地方便读者”。他的忧虑在于已年老体力不支时,谁来做“传文书屋”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