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资源之问
记者:安康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如何?是否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现象?原因在哪?
郭德林:目前我市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障基层群众健康,解决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枢纽作用,成绩是主要的。比如解决群众的基本医疗问题方面,2014年有13.56万人次在镇卫生院就诊,占到全市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30%。有8.63万人次在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占到全市医疗机构住院总人数的27%。在实施的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类19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镇卫生院承担了近60%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服务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较低、床位和设备利用率不高,部分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等医疗资源闲置的现象。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不足,导致卫生人员总量较少,部分业务无人开展。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缺乏,部分镇卫生院有编制但招不进人、留不住人,有房屋、有设备无人使用。三是卫生技术人员服务能力较低,一些设备不会使用,一些项目无法开展,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解决。四是行业技术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一些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治疗项目不能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致使基层医疗单位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
人才之问
记者:基层亟需优秀医疗人才,但人才往往下不去,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安康有没有加大医疗人才引进和合理流动的举措?
郭德林:我认为卫生技术人才到基层下不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医院对人才的“虹吸”影响。人往高处走,当前县级医院难有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生,也缺乏临床学科带头人,导致大量病人涌入城市的大医院,从而造成大型三甲医院门庭若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就不断扩建,病床量越来越大,大医院的扩张对基层优秀医护人员又产生“虹吸”现象,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骨干人才被“虹吸”到大医院。二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不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内涵建设,对卫生技术骨干关心、培养不够,奖励、激励措施不多,施展技术才能的平台和环境不好,致使一些技术骨干和高技术卫生人才向上流动甚至流出我市。三是工资待遇较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工作条件艰苦、任务重、强度大、风险高,但工资待遇较低,原因是地方财力有限,经费保障不到位,存在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四是学习深造机会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多数一人兼几职,人走业务就要停摆,加之人才培养经费难以保障,导致学习深造积极性不高,存在基层卫生人才知识老化、技术水平较差、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基层卫生人才不足是制约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市卫生局将采取以下措施,努力破解全市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一是加大卫生人才招聘力度,在连续两年完成为县及县以下医院招聘医学类本科生336名的基础上,今年要完成367名的招聘任务,不断为县级医院输送“新鲜血液”。二是鼓励和支持镇卫生院在编制内积极招录大专以上卫生人才。对具有执业资格,在镇卫生院临时聘用的卫生技术人员,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切实解决他们的待遇和后顾之忧。三是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适时组织全市村医统一招录考试,确保村医队伍健全稳定。四是严格执行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规范卫生技术人才流动,严禁市、县级医院随意在县、镇级医院挖人,确保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稳定。五是加大卫生人才培训力度,通过选送出去深造、就地举办培训班学习、远程网络教育等形式,每年组织百名县级骨干医师、百名镇卫生院医生参加省级脱产一年的培训学习。市、县卫生局、各医疗单位还要定期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保证县、镇、村医疗卫生人员每年接受一次以上培训。同时,利用好全市已建立的320个远程教育网点,强化在职人员日常在岗培训,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水平。
——摘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办好十件实事……三是改善医疗条件。整合市中心血站、疾控中心、安康疗养院和120指挥中心北迁,开工建设市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市妇幼保健院。
■实施市中心医院、中医院、人民医院综合改造提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突出特色、错位发展。
■把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县城和区域医院建设上,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整合卫生计生公共资源,新改建县、镇村、社区卫生服务设施340个。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和分级诊疗模式,完善新农合、基本医保、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
■发展中医药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