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三岁之魂哪!或许就从那一瞥开始,我就对古人古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并强烈地喜欢上了小人书(连环画),只要是能借到找到哪怕是残损的小人书,我都手不释卷、爱不释手。从那时起,《杨七郎打擂》、《东郭先生》、《岳飞枪挑小梁王》、《杨家将 ▪飞龙传》等古人古事的英雄都深深镶在了我的脑海。同时,小人书那动感的人物,包括画书人如李慕白、刘继卤的画风我都能一眼认出,默念如流。再大点,有时舍不得还人家书,就找来父亲的稿纸用钢笔一张张临慕小人书,并写好出下边的说明文再还给人家。练就了一手漂亮的钢笔画。
1979年,我17岁了,为补贴家用,寒假时已从陕报调回地委宣传部的父亲,为我在新华书店找了一个在仓库搬书的临工,一天挣8毛钱。但过年时,我却很羡慕在书店门口那些卖年画的书店职工。经我反复请求,书店领导终于同意我去卖春联、卖年画。记得,当时的年画真是一个五彩的世界,城里人要的最多的是“华主席”的标准像,农村人除了门神、电影明星、才子佳人年画外,最后才搭上一张“华主席”。我每次都会娴熟地卷画、挟纸为人家弄好。闲下来,我才用心看画,才弄明白这些年画其实好多都是小人书里的内容,作品大部分也是李慕白、刘继卤等大家文革前的翻版。
我特别喜欢刘继卤的画,因为他作画手法特细腻,连画中仕女鬓角的细发都一笔一笔描的根根可数;还有李慕白,真是神笔啊!硬生生能把中国画画成西方油画的质感。如果读者有机会能看到李老先生创作的杨白劳为喜儿扎红头绳的《扎红头绳》那幅年画,可仔细看看喜儿那双手,质感的简直与真人无异,足见那时候的艺术家是多么的认真和功力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