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部门
《农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验成效
2016-02-17  来源:本站原创
2S6安康新闻网

 2S6安康新闻网

“飞地”释放生态红利——2S6安康新闻网

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资源必须通过工业化才能变成财富,“全域安康”的发展理念中,远山深山与川道地区共享生态红利和平地资源,“飞地经济”共享机制让生态经济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2S6安康新闻网

山大坡陡、土地贫瘠,安康市紫阳县曾经是典型靠转移支付过日子的“吃饭财政”。实现同步小康,最直接的突破口在于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富硒产业,在一二三产融合中实现产业升级。2S6安康新闻网

然而,走进紫阳县城,青山叠翠间,县城被挤得只剩下一条主干道,“扭个身”就能逛遍全城。肩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任,面对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现状,紫阳的产业升级去哪里施展拳脚?2S6安康新闻网

面对如此困局的不仅仅是紫阳县,整个安康市仅有8.1%的川道浅丘地区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大量的生态资源蕴藏在深山远山之间,没有发展新型工业最基本的平地资源。2S6安康新闻网

是固守现状继续吃财政饭,还是打开思路深挖生态财富?2S6安康新闻网

“飞地经济”成了打开安康破解空间困局的一把钥匙。2013年10月,安康市发布了《关于发展“飞地经济”的指导意见》,打破行政壁垒,将发展空间受限的紫阳、宁陕等县确定为“飞出地”,将允许开发的月河川道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等地确定为“飞入地”,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发展区域互利共赢。2S6安康新闻网

“飞出地”地理条件复杂,握着满手的生态资源牌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飞入地”兼具空间和交通优势却缺少优质生态项目。制度创新让资源共享,生产要素的转场中,“飞入地”实现了项目集聚、产业集聚、用地集约,“飞出地”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下最大限度的财富实现。原本加在安康诸多县区身上的空间“枷锁”被巧妙地转化为生态红利,“腾笼换鸟”间,经济发展在不触及生态资源天花板的前提下成为可能。2S6安康新闻网

紫阳县县长赵立根履任半年多,几乎每个月都要到离县城50多公里外的恒紫循2S6安康新闻网

环产业园调研,促使项目成功入驻“飞地”。“‘飞地经济’是放大紫阳生态富硒优势、弥补发展空间不足、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把握好了,就能实现全县经济的转型升级。”赵立根说。2S6安康新闻网

目前,安康“飞地经济园区”已建成6000余亩,完成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资3亿元。2S6安康新闻网

“飞地经济”的探索破解了安康经济发展严重不足、环境容量局部超载的藩篱,更为涵养生态的循环农业腾出了空间。“川道地区发展经济,远山深山保护生态”,站在安康市行政区划地图前俯瞰全貌,一盘因地制宜,“一县十镇百园”的循环农业经济“珍珑棋局”正逐步展开:2S6安康新闻网

在生态资源雄厚的宁陕县创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统筹布局农业产业以及动植物无害化处理、畜禽污染防治、有机肥加工企业等配套措施;在各县区打造一个生态优美、产业循环的现代农业示范镇;在100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推广循环发展模式——“高山特色木本油料、中山林下种养间套、浅山茶果桑畜环绕、河谷平坝花卉种苗、设施农业遍布川道、生态旅游链接城乡”的全域大循环格局正在形成。2S6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