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做优山林经济和富硒产业]
以环境承载为前提,以遵循生态规律为准则,坚持把循环产业作为循环发展的命脉,优先发展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大力推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生产要素向现代农业园区聚集,实现了畜、菜、茶、桑、芋、药、菌和特色水产等区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山林经济成为安康市循环发展的一张响亮名片,“中国硒谷”成为代表安康形象的地域品牌。
记者: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安康,您觉得农业应该怎样发展?
郭青:安康山多地少,耕地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可以做优,但难以做大。因此,安康农业要发展,就必须走精品精致、集约集聚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狠抓了五大要件。一是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经营主体,通过招商引资、返乡创业,鼓励各类要素向现代农业园区快速聚集配置。二是大力推进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安康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比较效益低下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区别传统农业发展的分水岭。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是前提和基础,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园区规模经营,目前已启动建设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62个,涵盖了循环农业、山林经济、现代渔业,其中省级园区25个、市级园区48个,汉滨区还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面积将达到150万亩。我们正在抓“十园示范百园提升”工程。每一项产业都要以园区为载体,选择一至两户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整合组建农业企业集团,让安康农业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产业。三是实施绿色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的认证,倾力打造“安康山珍”、“安康河鲜”等特色品牌。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个、面积50万亩;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镇坪腊肉、白河木瓜、宁陕食用菌等一批富硒产品生产基地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识登记保护,紫阳富硒茶在中国驰名商标的基础上,又创建为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汉阴、紫阳两县已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四是坚持循环发展。积极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为重点的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推进功能聚合。把园区建设与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相衔接,使园区具备生产示范、物流加工、生态旅游、教育培训功能,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层次分明、有效链接的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区域,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的复合业态。概括地讲,安康多元化的农业典型特征,一个是山林经济,一个是富硒产业。
记者:山林经济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特点是什么?
郭青:安康国土面积中山地占93%,而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81.6%,是耕地面积的5倍多,安康农业要做强,群众要致富,希望在山,潜力在林。也可以说这上山入林是被立地条件“逼”出来的视野,我们按照大农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了全领域谋划,运用现代企业理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推动山林经济由种养型向加工市场销售型转变,很多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如今变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2013年,新建特色经济林35万亩,目前全市特色经济林已经发展到630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比2012年净增1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2623元,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特色经济林地面积已经超过了513万亩的耕地面积,耕地中还有25°以上不宜耕种的陡坡地280万亩,将来也争取退耕还林,发展山林经济的天地非常广阔。
山林经济与传统林特经济、林下经济相比,首先是业态方面的区别。对传统林特产业有包含、有提升,也有新型业态的涌现。一方面,山林经济跨度大、业态多、链条长,安康有动植物3300多种,无论是单一品种,还是林草、林药、林禽等结合,加之科技创新的助推,都有可能形成山林经济的产业门类。当前主要突出抓好绿化苗木、林下种养、富硒茶饮、特色林果、蚕桑丝绸和山林休闲旅游六大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发展十分迅猛。比如,林下种植达到56万亩,林下养殖1100万(头)只,林间养蜂10万箱,培育食用菌1.5亿袋。茶叶产业率先实现了突破,2013年,生产茶叶1.5万吨,实现产值23亿元;另一方面,我们运用产业融合的趋势引导山林经济大发展,跳出就林业抓林业、就生态抓生态的传统发展方式,把一批山林经济园区打造成为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旅游的产业新体系,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例如,紫阳县还以民歌文化与茶园风光融合,开发了富硒茶餐饮系列,建立了以富硒茶为特色的吃、住、购、娱、游为一体的茶文化展示、研发基地。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山林经济内部产业和与外部产业的融合,丰富了山林经济的内涵。我们通过科学实施山林立体综合开发,初步形成了“高山特色木本油料、中山林下种养间套、浅山茶果桑畜环绕、河谷平坝花卉种苗、设施农业遍布川道、生态旅游链接城乡”的绿色循环产业发展格局。其次是产业组织形式的区别。过去注重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现实比较优势,现在更注重通过园区承载,加快功能聚合,从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产业配套等高级生产要素上培育竞争优势,传统的大林业、小产业已经开始向培育大资源、发展大产业、创建大品牌转变。
记者:您在不同的场合都强调“中国硒谷”在安康,打造这一带有“国字号”地域品牌的底气何在?
郭青:大家知道,硒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预防癌变、抗氧化、清理自由基和抗污染等重要作用。经过科学普查,我市属于全世界难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富硒区域,在安康富硒区生长的主要农作物95%以上富含硒,安康富硒地层厚度达40至50米,还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属于“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可以说富硒是安康大地的宝贵财富,也是安康农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多年来,我们围绕富硒资源开发做了大量工作,富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但与我市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和国内外市场的旺盛需求相比,富硒产业规模、产业效益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待突破,主要是“中国硒谷”的地域品牌还没有打响,各类产品品牌还没有广为人知。但任何品牌的打造,是以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信赖程度为标准,不能仅凭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由于我市目前无巨大经济实力来做品牌营销,为此,我市与中国农科院开展了以富硒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就是通过借力、借智、借势来打造富硒地域品牌,来抓住“中国富硒在安康”的话语权、引导权。目前,《安康市国家级特色(富硒)高效农业院地合作示范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共建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已通过项目论证和审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高层次研发平台开始筹备,全面展开产品研发、标准制定等工作,努力将安康建成全国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标准中心、检测中心、知名产品集散中心,让安康的富硒系列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翅膀,走上大城市和国外高端市场,真正让“中国硒谷”的地域品牌实至名归。2013年,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33%,出现了超常规增长,但院地合作的效果远未发酵,安康富硒产业的前景无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