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部门
安康模式:让城乡因环境而美 让群众因生态而富
2014-04-23  来源:安康日报
8PS安康新闻网

5.jpg8PS安康新闻网

 8PS安康新闻网

[谈城镇化——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8PS安康新闻网

 8PS安康新闻网

尊重客观实际和大多数农民的意愿,超前做出了“就地城镇化”的决策,把省委省政府实施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作为最大机遇,把承接东南沿海加快向西部产业转移作为有利条件,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就业支撑和公共服务,鼓励发展就业主导型产业,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地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缓解了“三留守”问题,有序推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8PS安康新闻网

记者:现在看来,安康的“就地城镇化”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当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考?8PS安康新闻网

郭青:我们是从2012年就倡导“就地城镇化”模式,力图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这一模式符合国家当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引导中西部人口“就近城镇化”。去年年底,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也提出“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把小城镇建设好,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使农村人口不离乡土就能享受城市生活,是最现实的选择”。我们的探索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精神,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信心。我们当时做出这样的决策,主要是尊重了客观实际和大多数农民的意愿。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全市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数超过60万,绝大多数人每年仍是候鸟似的迁移,失去劳动能力后仍然要回到家乡定居。我们在承接东南沿海转移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发过一张问卷调查,有80%以上员工选择在本地工作的第一因素就是“亲情和归属感”,有一半以上的员工是在外打工返乡人员,出于照顾家庭成员的需要回到老家就业,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就地就业机会来解决“三留守”问题。当然,我们讲的“就地城镇化”,并不排斥教育移民,我们通过夯实教育移民的基础,提升义务教育水平,注重实用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鼓励更多的安康儿女走出大山,融入城市。但依照现有的人才构成状况和培养周期,10年以后,才有可能形成一定人口规模的异地教育移民。所以,更重要的是立足当下,在就地城镇化方面下真功、求实效。我们实行“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综合承载方式,倡导“住在山下、就业增收在山上”、“住在城镇、就业增收在企业”、“住在社区、就业增收在园区”的发展模式。有计划、按步骤地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以经济自生、家庭和谐引领的“真实的城镇化”、真正“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8PS安康新闻网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最重要的是解决产业布局和发展问题,安康在这方面有何新措施?8PS安康新闻网

郭青:我们发展经济、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越来越富裕,日子越过越好。要富民,就要使群众充分就业。在“就地城镇化”中,就业问题是头等大事。要使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必须首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只有他们的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才会改变。比如,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中,即使在安置区有房可居,但无事可做,致不了富,就会出现“搬得进”却“留不住”的现象,他们还可能回到山上去。我们在“就地城镇化”推进中,把产业支撑作为“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把搬迁群众的就业摆在与搬迁一样重要的位置来抓。近年来,我们对农民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加大安排公益性岗位力度,着力增强他们就业创业能力。我们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三产服务以及家庭手工业、庭院经济等就业主导型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吸纳群众到工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山林经济园区、产业合作社组织务工增收,努力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名镇与社区,促进人口集聚与产业、就业同步发展。我们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推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团赴北京、江苏、福建等地招商,引进服装、纺纱、钟表机芯、牙刷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仅2012、2013两年,净增劳动密集型企业480户,净增从业人员35320人,这些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属于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就业。客观地说,这些就业主导型的产业对财政贡献率不大,但是创富于民、增富于民、藏富于民的富民产业。这方面的工作目前仅仅有了良好的开始,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深入地抓下去。8PS安康新闻网

记者:2011年,陕西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安康的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怎样看待这项工作的实际意义?8PS安康新闻网

郭青:我多次说过,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我市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全国全省,但已步入快速推进期。2013年,全国和我市城镇化率分别为53.73%、41%,分别比2012年提高1.16、1.6个百分点,我市增速快于全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全市计划十年搬迁22.6万户88万人。目前已搬迁7.5万户28.5万人,建成集中安置社区789个,前三年转移的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人口。随着中省支持力度加大,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动力推动下,我市城镇化必然步入快速上升的通道。看待这项工作的实际意义,不仅表现在城镇化、扶贫、民生等方面,而是它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具有综合性、引领性、根本性特征。首先,这是一项避灾安居的功德工程。实施地质洪涝灾害易发区群众和广大农村危房户的移民搬迁安置,使我们摆脱了受灾——重建——再受灾——再重建的恶性循环,过去常常是一场暴雨、一夜之间,很多农民数年积累的财富荡然无存,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实施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把群众从危险地段搬出来,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这是一项改变农业农村形态的综合工程。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以集中安置为主,有利于土地、林地流转,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减轻农村资源污染压力,提升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促进了生产要素和产业聚集,这是我市近年来农业示范园区和山林经济园区建设势头强劲的原因之一。更有意义的事情在于它不仅改造了传统农业,而且农民在园区就业转化成了新型农民,居住在新社区改变了农村形态,加快进城入镇缩小了城乡差距,初步呈现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局面。过去的安康山村是什么形象,大山深处零零散散的土泥房。现在的安康山村是一排排整齐的、有较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移民新居。去年有个网站刊登了一组照片,说是开发商在生态保护区建别墅,其实那是移民搬迁的新社区。再次,这是一项解决诸多深层次问题的社会工程。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解决了很多过去想解决而难以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例如,有利于解决“三留守”问题,还减少了犯罪分子针对农村“空巢”老人频发的刑事案件。集中安置使跨区域人口交流增加,减少了近亲结婚导致的先天性智障概率,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过去我们安康号称“痴聋傻哑”有10万大军,很多先天性智障,是由于近亲结婚造成的,移民搬迁增加了人口交流,让近亲结婚成为历史,大幅度减少了出现智障的概率。一个智障者,不仅是家庭负担,更是社会负担。从出生到死亡,政府要管他一辈子,这个很可怕。移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说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综合、最包罗万象的工作,是一点也不为过。8PS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